我院陶生策团队联合在Cell Discovery发表新冠灭活疫苗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2021年8月17日,上海交通大学陶生策团队联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等多家单位于Cell Discovery在线发表研究成果:Systematic profiling of SARS-CoV-2-specific IgG responses elicited by an inactivated virus vaccine identifies peptides and proteins for predicting vaccination efficacy。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疫苗接种是保护生命健康,控制疫情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由我国研发的新冠灭活病毒疫苗已在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刺激机体产生有效的抗体反应是灭活疫苗发挥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之一,其中的中和抗体是反映灭活疫苗有效性的标志,从系统水平了解新冠灭活疫苗的抗体应答非常重要。通过比较疫苗接种者和新冠患者的抗体反应,可以确定接种灭活病毒疫苗的抗体反应是否与实际感染的抗体反应不同,从而可确定替代生物标记物以区分新冠患者和疫苗接种者。随着群体接种的扩大,非常有必要通过系统分析新冠灭活疫苗的抗体应答,发现可靠、简单和经济的替代生物标记物来评估疫苗接种后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保护效果。

       这项工作基于此前开发的新冠病毒蛋白质组及刺突蛋白蛋白(Spike, S)小肽芯片,对来自于32位接种新冠灭活疫苗BBIBP-CorV的志愿者的59份血清进行了系统性的抗体应答谱分析,同时用58份住院患者血清和52份康复患者血清作为对照比较了系统性抗体应答谱的差异。研究发现相比于新冠病毒感染者,接种灭活疫苗者对S蛋白、N蛋白的抗体应答显著变弱,而对非结构蛋白和辅助蛋白NSP7,NSP8和RdRp的抗体应答略有增强;对于S蛋白小肽的抗体应答,疫苗接种者整体与感染者类似,但对于S1-5、S2-22等位置产生了明显差异(图1)。

图1 灭活疫苗接种者抗体应答谱

       随后,为了评估灭活疫苗接种者的抗体应答与保护性的关联,作者通过真病毒中和实验测定了疫苗接种者血清的中和滴度,并与基于蛋白质芯片和小肽芯片所观察到的抗体应答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和滴度与S蛋白、RBD、小肽S1-5和S2-22有较好的正相关,组合后相关性最高达0.9(图2)。

图2 灭活疫苗接种者抗体应答谱与真病毒中和滴度相关性分析

       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分析新冠灭活疫苗接种者血清的抗体应答谱,发现了S蛋白、N蛋白、NSP7蛋白等可用于区分灭活疫苗接种者和新冠感染者,具有成为检测标志物的潜力;而S蛋白、RBD、S1-5和S2-22可用于评价灭活疫苗的保护作用,具有成为新冠病毒特异性免疫评估标志物的潜力。

       本项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为马明亮博士生(上海交通大学)、石大伟博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李阳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和洪伟博士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共同通讯为陶生策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危宏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和许四宏研究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21-021-00309-7

 

稿件来源:陶生策课题组

供稿人:马明亮

图文编辑:王华瑶

Copyright © 2016 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版权所有
分享到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电话:021-34206059